解读丨守护万物共生景 绘就自然和谐卷
2025-04-24 10:23:00  来源:法制委法工委

2025年3月27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25年5月22日起施行。条例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利用、保障监督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对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化、法治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特邀请参与条例制定的两位嘉宾为您作全方位解读。

特邀嘉宾

夏正芳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王燕枫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

问:江苏为什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这个专项地方性法规呢?

王燕枫: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多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明方向。近年来,湿地保护法、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逐步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要求,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中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对此也作了特别规定。这些法律规定,明确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还需要地方根据本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系统特点作出更为详细、有效衔接的规定,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理效能。

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负荷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多年来,江苏努力寻求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平衡,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自然生态破碎化程度严重、外来物种入侵加剧、物种栖息地逐渐丧失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通过建立更加系统、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促进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更快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问: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涉及生态环境的多个要素,条例对此有哪些规定?

夏正芳: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集合概念。为便于基层部门、社会各界更好地管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条例明确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

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组分齐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宝库,长江江豚、宝华玉兰、中华虎凤蝶等珍稀物种丰富繁多。条例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兼顾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遵循尊重自然、保护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风险预防、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对于生态系统保护,明确本省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对于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措施对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强调,本省推进长三角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息共享、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协同联动等工作机制。鼓励开展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对话合作,依法推动相关知识、信息、科技交流。

问:在美丽江苏建设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请问条例作出了哪些具有江苏特色的创制性规定呢?

夏正芳: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集中分布着我省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物种种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经多方分析研究,综合考虑江苏省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度、珍稀濒危程度、经济和科研价值、地理分布等因素,针对“四带三区”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比较科学的,做好这些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就抓住了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第一,明确我省重点保护的典型生态系统,包括长江、太湖、淮河、京杭大运河、里下河湖荡、沿海滩涂等流域区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等低山丘陵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入海河口、海湾、海岛、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第二,明确各级政府在三类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职责、具体措施、保护目标,并根据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需求,规定各级政府在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城市建设方面的职责和措施。

第三,进一步理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各地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等制度,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和差别化管理。

第四,对破碎化或者功能退化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要求以改善生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为重点,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开展生态修复,并优先修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系统。

问: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物种传入途径不断增多,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请问条例对此作了哪些规定?

王燕枫:条例在生物安全法等上位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立足江苏实际,设置“生物安全”专章,重点从以下方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生物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明确由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防控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发现疑似外来物种危害的,鼓励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调查鉴定,确认为新出现或新发现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并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通报相邻地区。

二是加强对野生动物放生活动的规范和引导。要求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范野生动物放生活动,单位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本地物种,不得随意放生,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三是加强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监督和管理。规定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应提前十五日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

问: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体人类的共同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挑战。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条例在推动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考虑?

王燕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要求,条例设置“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利用”专章,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引导全社会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长效机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采取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的绿色生产方式;公民应当采取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义务。

二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科普体系。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平台等,提供资料查阅、展示共享、知识科普等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纳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

三是创新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模式。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咨询服务和法律服务等活动,结合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科普、宣传、教育等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赠、资助等多种形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四是拓展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拓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鼓励单位和个人结合本地区实际,依法开展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的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利用、生态旅游与康养、自然教育、研学体验等活动。同时,对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规定。

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更需要强化保障监督,形成保护合力。对此条例有哪些具体规定?

夏正芳: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事权清晰、职责分明的监督管理机制,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细化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和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职责性规定,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条例立足江苏省生态环境特征与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有的工作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底调查、观测网络建设、综合评估、数据库建设等为主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过程进行保障监督,实现管理工作的定性化定量化。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五年开展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相关部门应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等持续开展专项调查;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全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运行观测站点,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导观测站点编制观测年报;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全省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本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估;省人民政府建设全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依法依规、安全有序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