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法律需求,宝应县三措并举推动普法工作既“走心”又“走新”。
创新内容供给,打造个性化普法产品。聚焦不同群体法律需求差异,推出“定制化”普法服务。针对企业经营痛点,编制《中小微企业合规经营法律指引》,涵盖合同管理、用工规范等8类高频法律问题,配套案例解析和风险提示;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发“法治故事绘本”“校园法律情景剧剧本”等产品,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融入故事情节;为老年人量身设计“防诈骗法律手册”,用漫画形式解读保健品诈骗、养老投资陷阱等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个性化普法产品23种,覆盖企业、校园、社区等场景,精准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拓展平台载体,激活新媒体普法效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普法”模式,构建多元传播矩阵。依托“法治荷乡”网络直播平台,每月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开展直播宣讲,围绕劳动合同纠纷、消费维权等热点话题,通过“法条解读+案例分析+在线答疑”形式互动普法,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4.5万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荷乡法治宣传”开设“每日普法”专栏,推送“新法速递”“法治快讯”“以案释法”等内容,以动画、短视频等形式解读法律知识,累计发布内容460余条,总阅读量突破10万次;在各乡镇、社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普法智能屏”,提供法律知识查询、典型案例点播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丰富互动形式,增强普法参与体验感。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活动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基层行”活动,将反诈、禁毒等法律知识融入歌曲、小品、快板等节目,今年已在全县5个乡镇巡演10场,惠及群众8.5万人;举办“模拟法庭”体验活动,选取校园欺凌、邻里纠纷等真实案例,让青少年、社区居民参与庭审角色演绎,直观感受法律程序,累计开展活动23场;创新“普法打卡点”建设,在民法典宣传公园、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中心设置法律知识问答展板、互动游戏区,群众参与答题可兑换普法文创产品,参与人次超3000,让普法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宝应县司法局 苏娅)